close
談領導理論

依據歷史角色背景而言,領導理論的研究可分為:特質理論、行為理論、情境理論及新領導理論等四種途徑取向,如表一所示。




時期


領導理論與途徑取向


研究主題




1904年代晚期以前


特質論的途徑


領導能力是天生的




1940年代晚期至1960年代晚期


領導型態的途徑


領導效能與領導行為關聯性




1960年代晚期至1980年代早期


權變領導的途徑


領導有賴於所有因素的結合




1980年代早期以前


新近領導的途徑


具有遠景的領導者

資料來源:Bryman, A. (1992). Charisma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 SAGE

一、特質論

找出好的領導者與一般人在特質上的差異

大多數研究中的五項共同特質

雄心勃勃且精力充沛

領導的欲望

正直且誠實

自信心

與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



二、行為理論

行為論主張領導者並非天生的,是可經學習而培養的。有關行為論的研究及看法,如下表二所示:





領導行為論研究


領導行為


研究結果




Iowa研究


權威式

民主式

放任式


1.民主式最好。

2.權威式會造成相互攻擊、冷漠及低滿意,權威對生產力增加有立即效果,但時間一久生產力就會降低。

3.放任式領導會造成更嚴重的相互攻擊。




Ohio研究


倡導、關懷


一般的研究顯示高關懷高倡導會增加生產力及滿意。




Michigan研究


員工導向

生產導向


早先的研究發現員工導向最好,但後來研究發現採生產導向及員工導向會增加生產及滿意。


資料來源:Luneburg, F. C., & Ornstein, A. C. (1991). Educational admin-iteration: Concept and practice. Belomomt: Wadsworth

餘請參閱領導概論



三、權變與情境理論

強調:什麼樣的領導型態是有效的,要視領導者所處的環境而定。

主要代表:

(一)費德勒(Fred Fiedler) 的領導權變模式;





(二)賀希(Paul Hersey)與布蘭查(Ken Blanchard) 的情境領導理論 ;





餘請參閱行為理論 權變理論 交易與轉型領導理...

1990年代以後的領導理論又有哪些??

四、新領導理論

大體而言,昔日領導理論的觀點大多聚焦於特質論、行為論和權變理論等,而專家學者將上述三種觀點加以融合、截長補短,建構出新的領導理論以因應未來環境的快速變遷,以領導者魅力來取代特質與行為。

新領導理論包括三種領導型態:

(一)魅力型領導 (Charismatic Leadership)

指追隨者在看到領導者的特定行為時,會將之視為英雄式或非凡型領導

大多數的魅力型領導者都會被視為英雄式人物

魅力型領導可以導致高水準的績效,以及追隨著的高滿意度。

領導者的魅力是可以學習的

(二)轉換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轉型領導的概念最先由Downton所提出。而正式將其作為一種領導行為的研究則為政治社會學家Burns。

Burns以Maslow的需求層次論來對轉化領導做詮釋。他認為轉化領導的領導者能瞭解部屬的需求,為成員開發潛能,激發動機,培養部屬成為領導者。所謂的「轉化」,指的是針對舊有的領導方式做改變。

轉化領導的意義為:領導者運用個人的魅力去影響部屬,取得部屬的崇敬、信任並將部屬動機層次提昇,分享願景並鼓勵部屬共同去完成,以激發同仁對於工作及自我實現更加努力,而讓部屬所表現成果超乎預期。

Bass & Avolio(1994)在改進組織效能(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書中提出具體的行為層面為:魅力、激勵、智力刺激、個別關懷四個層次。

(三)願景式領導(Visionary Leadership)

領導是一種建立並清楚說明一個實際的可靠的及改善現況的未來願景能力

如果能夠適當的選擇並執行此願景,即可結合技能天賦與資源而形成未來的一種大力量

願景式領導者所需具備的三項特質:

1.有能力對部屬清楚的描述願景

2.能以實際行動來執行願景

3.有能力擴展願景到不同背景的領導者

餘請參閱新型領導理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ll9310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